党建和校园文化

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2018年赴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实习见闻

水资源研究所2018级硕士生    刘  静


水之为利,可以立生民,兴国运。

                                                 ——题记

沿着历史的河流回溯而上,我们会发现,凡是有人的地方都必定有河流。英国BBC广播公司在其大型纪录片里将黄河、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印度河称为世界四大古文明之源。这也让我们明白“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这句话的真理性。唐太宗曾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句关于政治的千古名言在字面意义上也同样让人深思:水在赋予人类生存可能性的同时,也可能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公元前1000年,人们用“昔”字的甲骨文释义表示过去发大水的日子,时至今日,洪水依旧没有远去。据统计,在中国洪水灾害每年会造成1000亿元的经济损失。但是,人们的意志却从未被洪水打败,也从没停止过与洪水的较量。


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筑坝可能是现阶段人类摸索出对抗洪水并利用水资源最直接有效的方式。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作为中国经济文化发展的重心,养育了全国近1/3的人口,贡献着全国约40% 的GDP。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江河治理力度不断加大,三峡水电站、百色水利枢纽、江垭水利枢纽和李家峡水电站等水利建设高潮迭起,一时间防洪抗旱、农田水利、城市供水、水力发电等各项水利事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成为世界水利建设史上的标杆,中国由水利大国迈向水利强国。1954年汛期,长江中下游发生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洪涝灾害,严峻的防洪形势敲响警钟:防洪是造福民生首要而紧迫的任务,善治国者,必先治水,三峡工程的设想应时而生。经过几十年的反复论证,1994年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大江截流,三峡工程一期完成;2008年三峡工程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2018年4月,我本科毕业实习的地点定在了湖北省宜昌市三峡培训中心。在三峡工程制高点坛子岭,我听着老师激情昂扬地讲解三峡大坝的历史,盯着云雨中屹立的三峡大坝、“乘坐电梯”通过五级船闸轮船,领略着重岩叠嶂的“两坝一峡”,既为自己作为水利工作者感到自豪,又体会到水利工作者身上的重担。从最初设想到最终建成,三峡工程经历了各界数十年的充分论证,三峡工程建设者自力更生、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不懈奋斗,攻破了一项项“卡脖子”的核心技术,为中国乃至世界的水利事业做出贡献,成为水利史上的标杆。“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如今长江三峡已化作一道雄奇壮美的风景,耸立在巍巍西陵峡畔,成为举世奇观。


      

三峡远观图                              三峡近景图


    没有水谈不上生存更谈不上发展。在我们的文明经历了对河流从“神魔化”到“工具化”的理解,人们想当然的认为,河流仅仅是为我们提供自然资源的载体。我们对河流的开发也仅考虑经济上是否划算的问题,无所谓正当不正当。也正是人类毫无节制地向自然界进行索取的行为,导致土地荒漠化、酸雨、水臭等现象频出。恩格斯曾说:“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所幸,我们中国已经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并及时采取了相关措施。2001年,人水和谐成为中国现代治水思想的中心;2012年“三条红线”定出不同时期各用水部门的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2013年,水利部提出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就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水是生命之源、生态之基、生产之要。马克思指出:“人同自然界完成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真正的复活,是人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实现了的人道主义”。三峡工程是治理开发和保护长江的关键性骨干工程,为长江中下游人民生产生活提供了坚固的安全保障,这既体现着我国的综合国力,又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面对新时代的新呼唤,我们应该忠诚干净担当、科学求实创新,做一个有担当精神、有创新勇气、有求实态度、有为民信念的水利工作者。



主办:中国水科院研究生院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一号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4/01 11: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