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名 |
董飞 |
出生年月 |
1983年6月 |
|
||
|
性别 |
男 |
职称 |
正高级工程师 |
|||
|
职务 |
副所长 |
|||||
|
研究方向 |
流域水环境过程机理与精细化模拟预测、面向水质安全的水利工程综合调控、数字孪生水生态环境技术、水生态环境智能监测识别设备、水生态系统碳平衡机制 |
|||||
|
电子邮件 |
dongfei@iwhr.com |
电话 |
010-68781860 |
|||
|
学术和专业经历 |
2006年于山东农业大学水利土木工程学院获水利水电工程学士学位;2011、2014年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分别获水环境学硕士和水环境学博士学位。2016-2017年德国亥姆霍兹环境研究中心(Helmholtz Centre for Environmental Research)访问学者。曾于2007-2008年就职于淄博市水利勘测设计院,从事水工设计工作。2014年7月至今在水生态环境研究所工作。中国水利学会城市水利专委会、中国大坝工程学会生态环境专委会、中华环保联合会生态保护与修复专委会、中国质量检验协会水环境工程技术与装备专业委员会专家组等委员,四川大学等校外导师。入选水利部水利青年拔尖人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五大人才”。 |
|||||
|
研究领域和主要研究成果 |
面向提升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能力的国家和行业需求,长期从事水生态环境过程机理与模拟调控技术研究。提出了基于水动力模型的垂向紊动扩散系数计算方法,识别了热分层调蓄水库溶解氧极小区演化机理;提出了基于水文过程的动态容量总量计算与分配技术。提出耦合“原位实验-旁路实验-控制实验”实验方法,识别了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着生藻生长脱落流速阈值,耦合“机理模型-数据驱动模型-优化算法”,提出以着生藻调控为主要目标的调水工程水量水质多目标联合优化调度技术。研发了水生态环境智能监测识别无人船。提出全国尺度湖库碳汇能力核算方法,开展了水利行业碳汇能力量化方法等研究。 先后承担及参与国家水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50余项;发表论文72篇;出版专(译)著9部;主编标准8项;授权发明专利18项;6项技术入选水利部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目录或成熟适用水利科技成果推广清单;获省部级科技奖励3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