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姓 名 |
吉祖稳 |
出生年月 |
1967年6月 |
|
||
|
性 别 |
男 |
职 称 |
正高级工程师 |
|||
|
职 务 |
所副总工程师 |
|||||
|
类 型 |
博导 |
专 业 |
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 |
|||
|
研究方向 |
工程泥沙及江湖治理 |
|||||
|
电子邮件 |
jzw@iwhr.com |
电 话 |
010-68786631 |
|||
|
学术和专业经历 |
1988年-1992年,就读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河流泥沙及治河工程系,1992年6月毕业并获得工学学士学位 1995年-1998年,获得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硕士研究生学位 2000年-2010年,于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完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博士学位课程学习和论文答辩 2001年4月-6月,赴荷兰TUdelft大学进修三个月 |
|||||
|
研究领域和主要研究成果 |
主要从事河流动力学及水土保持学等方面的研究和工程实践工作,先后承担或主持过国家及水利部基础性研究项目、河道水库及取水防沙模型试验项目、水土保持技术示范及国家水利景区规划等近百项工作。 在水沙环境学方面,通过多年泥沙、水土保持及环境领域的技术研究,促进了水沙运动学和生态环境学的交叉发展;在黄河口演变规律及整治措施研究方面,较为全面地阐述了黄河口拦门沙的形成机理及演变规律,提出了黄河口拦门沙演变模式及其水沙阈值;在河道演变及治理措施方面,系统研究了冲积河道漫滩水流的水沙运动特点,提出了复式河道的断面分区模式及计算方法;在水库淤积及综合治理研究方面,揭示了三峡水库泥沙絮凝机理,建立了大型水利枢纽下游河道河型变化的综合性判别指标,提出了多沙河流水库泥沙综合治理策略及淤损库容恢复技术;在水土保持治理技术研究方面,系统研究了植被覆盖与风沙侵蚀机理之间的耦合关系和变化规律,提出了防止风蚀的最佳植被配置模式。 公开发表科研论文100余篇,出版专著8部,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次、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次,2020年获第14届钱宁泥沙科学技术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