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赵勇 |
出生年月 |
1977.6 |
|||
性别 |
男 |
职称 |
正高级工程师 |
|||
职务 |
水资源所副所长、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室副主任 |
|||||
研究方向 |
自然-社会水循环演变与模拟、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 |
|||||
电子邮件 |
Zhaoyong@iwhr.com |
电话 |
010-68781617 |
|||
学术和专业经历 |
1995.9~1999.6 西安理工大学 水利水电工程建筑 工学学士 1999.9~2002.6 西安理工大学 水文水资源 工学硕士 2003.9~2006.1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 工学博士 2008.5-2008.6 意大利环境领土与海洋部 生态管理高级培训 2010.4-2010.6 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水资源研究所 跨界水管理高级培训 |
|||||
研究领域和主要研究成果 |
1977年生,博士,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中国水利学会青年科技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国家发改委污水资源化利用专家组成员,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保护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理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团队学术带头人。长期以京津冀等水循环显著变异、严重缺水地区为研究区,开展自然-社会水循环演变与模拟、水资源合理配置与高效利用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京津冀水资源安全保障技术研发集成与示范应用”、“雄安新区水资源安全保障规划”以及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70余项,揭示了斥水性土壤入渗、深厚包气带水分垂向运动、地面沉降对承压含水层影响机理与规律,拓展了自然水循环关键带科学认知;解析了社会水循环需求、能量和消费三重驱动机制,提出了需求通量图、能流图和虚拟水流图,为人-水耦合系统协同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创新了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方法,研发了分布式水循环与水资源合理配置模拟模型。成果被雄安新区规划、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国家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系统应用,撰写的京津冀水安全保障、南水北调中东线规划管理、污水资源化等7项成果建议获国家领导人批示,被国家决策采纳。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6项、二等奖2项,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EI检索90余篇,出版专著8部,获发明专利、软件著作权等60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