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谢新民 |
出生年月 |
1963年2月 |
||
性别 |
男 |
职称 |
正高级工程师 |
||
职务 |
|
||||
研究方向 |
水资源多目标综合配置技术 |
||||
电子邮件 |
xiexm@iwhr.com;xiexm1997@sina.com |
电话 |
010-68785708;13651119633 |
||
学术和专业经历 |
1986.09-1989.06 长春地质学院(现并入吉林大学)水文地质专业学士、硕士; 1989.09-1992.06 河海大学水文学及水资源专业博士; 1992.07-1994.05 大连理工大学土木水利学科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获副高资格; 1994.05-2000.06 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地下水室主任、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 2000.06-2012.01 水资源所配置室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 2012.01-2013.01 水资源所配置室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院聘三级岗位; 2013.01-2018.02 水资源所配置室主任、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院聘二级岗位; 2018.02-2023.02 水资源所副总工程师、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部聘二级岗位; 2023.02-至今 退休返聘、正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 |
||||
研究领域和主要研究成果 |
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及水文地质研究,研究领域包括:水资源规划与数字流域、水资源配置与承载能力、地下水数值模拟与“双控”管理、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初始水权分配与水资源调度等;拓展水资源配置理论技术体系,构建面向河道内生态环境需水、地下水“双控”和能耗/低碳的水资源多维均衡配置系列模型,提出基于“三次配置”的多重循环迭代等多种算法;创建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理论技术体系,率先提出水资源实时评价、实时预报、实时管理和实时调度、实时预警成套模型技术,搭建集实时监测、信息服务、业务管理、决策支持、远程监控等于一体的水资源实时监控管理系统平台;创建初始水权分配理论技术体系,提出初始水权、自然水权和国民经济水权、政府预留水量等概念,给出初始水权类别、级别、表征指标与分配流程及分配方法;负责和参与完成UNDP、“八五”、“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和“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及“十一五”、“十二五”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水利部重点科技创新项目、水利部公益性行业专项经费项目、中央分成水资源费项目等有关部委、流域机构和省市县等各类项目150余项;先后获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教委、河南省和广东省、海南省、辽宁省、吉林省等各种奖项50余项,其中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8项;编写行业标准4项、参编行业管理办法2项,发表论文120余篇,出版专著及译著1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8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