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主题为“人水和谐佑万物 千年运河流新彩” 的第三十三届“世界水日”暨第三十八届“中国水周” 开放日活动在北京通州盛大举行,中外嘉宾齐聚大运河博物馆,我院30余名中外师生代表参加活动。
师生认真聆听国内外专家学者所作的一系列精彩报告:中国水科院院长彭静在报告中介绍了在习近平总书记 “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 治水思路的指引下,中国水利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地区办事处主任夏泽翰则强调了水在塑造人类文明、促进文化交流和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重要作用;中国水科院河流伦理课题组代表李海红作“河流伦理的中国实践” 报告……研究生们深刻认识到河流伦理在治水过程中的重要性,为今后的学术研究和实践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师生一行跟随专家组参观了大运河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与巧妙的陈列,生动展现了大运河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悠久的中华运河文明气息、古老运河的辉煌过往与其在当代社会持续焕发的生机活力在此交相激荡,令人叹为观止。
随后,师生前往北关水利枢纽及碧水再生水厂参观学习。在北关水利枢纽,实地考察了水利设施的运行情况,了解了其在调节大运河水位、保障行洪安全等方面发挥的关键作用。通过技术人员的详细讲解,使师生对水利工程的科学调度和管理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在碧水再生水厂,大家深入了解了污水从进厂到净化后达标排放的全过程。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和设备让师生开拓眼界,也让他们意识到水资源循环利用对于缓解水资源短缺、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通过与工作人员的交流互动,学习到许多书本之外的实践知识,进一步拓宽了专业视野。
通过 “世界水日”学习实践,师生不仅深入了解了中国治水成就和大运河文化,接触到国际前沿的治水理念和河流伦理研究成果,增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意识,提升了专业素养,进一步坚定了为我国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人水和谐、推动全球水治理贡献智慧和力量的信心和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