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动态

我院研究生积极参加“治者论水”博士生学术论坛

  4月12日至13日,清华大学水利系举办第778期博士生学术论坛,主题为“治者论水·共话高质量发展”,我院7名研究生参加学术论坛,并

  在分论坛汇报了最新科研进展,与专家进行了充分探讨,共话学术发展。

  在“水文科学、气候变化与碳中和”分会场中,2023级博士生王宣宣作题为《陆气互馈视角下的西北地区水汽再循环演变特征研究》的汇报,针对近40年来西北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的问题,介绍了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扩张和暖湿化特征,量化了灌溉面积变化对降水再循环的贡献,从陆气互馈视角探究了西北地区灌溉农业扩张的潜力。2023级博士生李果作题为《蒸散发互补关系的热力学解析模型》的汇报,针对传统蒸散发模型物理机制不明确且在湿润区应用系统性高估等问题,通过温度-水汽压状态空间演化框架建立近地层气块与湿润地表等焓路径的同步运动方程,为异质下垫面蒸散发估算提供兼具物理一致性与计算效率的新方案。2023级硕士生张宇博作题为《量化气候变化对特大城市家庭用水的影响—以北京为例》的汇报,针对城市居民家庭用水的气象驱动机制辨析不充分的现状,详细分析了气象因子与家庭用水行为的非线性关系,气象影响趋势,影响阈值,用水敏感区间,未来居民用水,研究成果对城市可持续水资源韧性管理具有重要决策支持价值。2022级国际博士生Abbas Haider(海德)作题为《Assessing the propagation time of meteorological drought into agricultural droughts and their major driving forces in Pakistan》的汇报,重点研究了巴基斯坦境内气象干旱向农业干旱传播的时间特征及其主要驱动机制,通过详细考察区域和全球气候因子的影响,系统分析了干旱传播过程的时空动态特征。

  在“岩土力学和工程、工程结构与材料”分会场中,2023级博士生于荣萍作了题为《基于统计损伤理论的筋土界面多阶段演化模型研究》的汇报,针对土工格栅与筑坝料相互作用的应变软化现象,揭示了筋土界面宏观力学行为与细观机制间的内在联系,构建了可反应筋土界面损伤发展全过程的本构模型。研究成果为量化土工格栅加固效果,评估土工格栅加筋结构服役性能提供理论工具。该研究为我院博士生创新基金资助阶段性成果。

  经过激烈的评比角逐,我院2023级博士生王宣宣、李果荣获论坛二等奖,2023级博士生于荣萍、2023级硕士生张宇博获三等奖,2022级国际博士生Abbas Haider(海德)获优秀报告奖。

  王宣宣、李果、Abbas Haider、张宇博在论坛四做汇报

  于荣萍在论坛二做汇报


主办:中国水科院研究生院 地址:北京市复兴路甲一号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5/05/08 14:15:03